匯豐PMI初值回升 “失速”擔憂緩解 -財務


  內容摘要:10月24日發布的匯豐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預覽顯示,10月匯豐制造業PMI初值51.1,為5個月來最高值。這不僅是匯豐PMI指數近3個月來首次上升,也是3個月來首次位于50的枯榮線以上,表明未來中國制造業將擴張。繼月初發布的9月官方PMI連續第二個月回升,月中發布的用電量數據回升之后,10月匯豐PMI初值再次反彈緩解了市場對中國經濟“失速”的擔憂,也預示著四季度政策調整的可能性正在減弱。

  市場 經濟“失速”擔憂緩解

  受國內政策緊縮影響,今年前三季度我國經濟增長速度呈逐季放緩態勢。再加上三季度歐洲債務危機再度爆發,9月以來市場一度擔心中國經濟增長可能“失速”。

  中國銀行日前發布的四季度展望報告的觀點很有代表性。報告稱:從當前國際形勢來看,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復蘇的困難重重;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面臨外需萎縮和通脹居高不下的雙重壓力,經濟表現也多欠佳,世界經濟徘徊在“二次探底”的邊緣。從國內形勢來看,商業銀行信貸資源有限且繼續收緊,股票市場低位徘徊,民間借貸在高風險中運營,問題頻出,外部環境不斷趨緊。受此影響,四季度我國宏觀經濟景氣將繼續回落,三大需求不同程度放緩。如世界經濟滑坡和國內經濟減速“雙碰頭”,建議做好中短期政策調整甚至轉向(比如降低存款準備金)的預案,為可能到來的經濟“失速”做好應對準備。

  然而10月以來多項數據出現反彈,緩解了這種擔憂。先是1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9月PMI環比回升0.3個百分點,最近兩月連續回升;然后在18日,國家能源局發布的9月全社會用電量又較8月大幅反彈3.1個百分點;到了24日,已經兩個月收縮的匯豐PMI的10月初值也一舉彈上了枯榮線。

  對于24日發布的匯豐PMI初值,匯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評論稱:受益于新訂單和產出的增長,10月份匯豐PMI的初值反彈至增長的景氣區間,預示制造業四季度開局良好。同時,PMI結果顯示產出成品價格增長趨于穩定而投入品價格增長放緩。總體而言這些數據再次確認了我們的觀點:中國經濟并無硬著陸之憂。

  屈宏斌日前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曾表示:三季度GDP同比增長9.1%,季調后的環比增速2.3%,較二季度的2.2%略有加快,顯示盡管前期緊縮政策效果顯現已經為整體經濟降溫,但增長勢頭溫和放緩的同時國內需求仍然相對強勁,四季度增長仍有望延續這一態勢,預計GDP同比增速保持在8.5%至9%的水平,不會出現部分人所擔憂的經濟硬著陸。

  展望中國的經濟形勢,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席張曙光也表示并不擔心。他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經濟增長稍有回落,有些人就擔心經濟‘失速’,要求改變政策以刺激經濟,難道9%以上的經濟增長還慢嗎?國內的經濟運行短期內問題不大。”

  受匯豐PMI初值重回枯榮線上這一利好消息提振,24日上海期貨交易所期銅強勢漲停,上證綜指收盤反彈。

  分析 外部沖擊不宜夸大

  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擔心,很大程度上來自于三季度再次爆發的歐債危機。從13日海關總署公布的進出口數據來看,歐債危機對中國經濟的沖擊已經顯現。9月中國出口同比增長17.1%,大幅低于上月的24.5%,而且中國對美國以及歐盟出口的同比增幅與上月相比均出現了下滑。而且市場普遍預測,四季度歐債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將進一步加大。

  但是專家認為,盡管歐債危機可能導致世界經濟“二次探底”進而沖擊中國經濟增長,但是對這種沖擊的影響不宜過于夸大。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主任陳佳貴認為,不能拿中國當前的經濟形勢和2008年下半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時候的情況類比,現在的情況與2008年有四點不同。首先,當前的經濟狀況不是經濟發展過程中涌現出的新問題,而是2008年危機的持續;其次,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近兩年出口對于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大幅下降,今年預計貢獻為負值,所以世界經濟的回落雖然會對中國的出口產生沖擊,但是這種沖擊要遠遠地低于2008年;再次,今年中國的GDP增速雖然有所回落,但仍在合理區間,如果全年為9.4%,僅比去年低一個百分點;最后,中國應對國際經濟形勢變幻的經驗越來越豐富,同時面對復雜的經濟局勢也具有較為充足的思想準備。

  “我們認為,鑒于金融危機以后中國對于外部需求的依賴已經大大降低,歐洲衰退對于中國的影響尚處于可控范圍內。”澳新銀行大中華區經濟研究總監劉利剛也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

  據劉利剛分析,歐洲衰退影響中國的傳導機制有三個。首先是直接投資(FDI)。隨著歐洲商業和流動性情況的惡化,歐洲公司可能將海外利潤向總部轉移。然而考慮到歐洲公司FDI僅占中國FDI總額的5%,而中國的外匯儲備多達3萬億美元,歐洲公司利潤轉移導致的資本流出風險幾乎可以忽略。

  其次,貿易機制。歐盟是中國目前最大的貿易伙伴,每年中國出口中23%流向歐洲。但是考慮到中國對歐出口的產品大多用于滿足剛性需求,彈性較低,所以歐洲衰退的影響仍然較輕。

  此外還有金融機制。雖然中國資本賬戶開放程度仍然很低,但是歐洲銀行資產負債表惡化仍會導致交易量減少、流動性危機和融資額上升,這將導致中國銀行的風險厭惡情緒上升。而在最壞情況下,歐洲銀行將會收回“非承諾”部分的企業貸款,依賴于歐洲銀行提供貸款和流動性的中國企業將會受到嚴重影響。“不過歐洲銀行在華總資產約為1080億元,僅占中國銀行業總資產的1.3%,總量較小;此外,中國銀行業的存貸比仍低于75%,資本充足率情況良好,我們不認為歐洲銀行危機將對境內金融市場產生重大影響。”劉利剛說。

  判斷 政策調整預期減弱

  隨著經濟指標的回暖,此前市場普遍預期的“四季度宏觀調控政策可能調整”的可能性正在減弱。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蘇劍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當前中國經濟增長的問題不大,物價壓力仍然不小,所以四季度的宏觀調控政策應該“穩住別動”。他建議在貨幣政策方面不宜進一步緊縮,以防止企業經營更加困難;而財政政策則應該繼續“積極”,尤其是應該進一步給生產企業減稅,降低過路費、過橋費這樣的物流成本,通過擴張性的供給管理政策保證經濟增長的穩定。

  “目前,歐美債務問題增加了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國內通貨膨脹壓力趨緩但仍處于高位,要實現有效抑制通貨膨脹,保持宏觀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宏觀調控應以穩為主,政策搭配審慎靈活。”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李雪松說。

  中國銀行戰略發展部高級經濟師周景彤也預測四季度“積極財政政策保持不變,貨幣政策仍將保持穩健”。他對記者說,預計四季度財政政策仍會保持積極的大方向,在保障房建設、農業補貼、企業和居民減稅等方面繼續推動,增強經濟增長動力。在投資消費和工業生產的壓力下,貨幣政策進一步收緊的可能性很小,貨幣政策基調保持不變,即仍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存款準備金率調整的空間已十分有限,利率調整的可能性進一步減小。貨幣政策將主要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等市場和技術因素進行調節。

  不過,經濟學家在建議四季度調控政策不宜轉向的同時,也建議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力度。中國社科院經濟所研究員趙農對記者表示,中國經濟的主要問題在于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后,積極的財政政策始終沒有淡出,物價的上漲用貨幣政策對沖。由于財政政策主要照顧國有企業,貨幣政策收緊更是使得民營企業融資困難,再加上民間融資不能陽光化,只能私下交易,結果導致了諸如溫州等地高利貸者“跑路”事件的發生。雖然政府主導的模式可能保證中國經濟在近幾年繼續保持高速增長,但要認識到政府發揮作用的力度是遞減的,一旦有一天政府擴張不足以支撐經濟的高增長,中國可能面臨嚴重的經濟危機,所以加快經濟體制改革刻不容緩。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loan 借錢 個人信貸
    全站熱搜

    aata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