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無中生有節稅法 -財務 |
|
案例1 大華公司是一家工業企業,該公司總人數為1000人,其中營銷人員20人,近幾年共安置城鎮退役士兵15人。該公司2006年實現利潤1000萬元,計稅工資超支600萬元,其中營銷人員工資總額為223.04萬元(含促銷獎金),計稅工資超支200萬元。(假設無其他納稅調整項目,僅考慮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下同)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扶持城鎮退役士兵自謀職業有關稅收優惠政策的通知》規定:對為安置自謀職業的城鎮退役士兵就業而新辦的服務型企業(除廣告業、桑拿、按摩、網吧、氧吧外),當年新安置自謀職業的城鎮退役士兵達到職工總數30%以上,并與其簽訂1年以上期限勞動合同的,經縣級以上民政部門認定,稅務機關審核,3年內免征營業稅及其附征的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企業所得稅。 本例大華公司是一家工業企業,即使安置再多的城鎮退役士兵也不能享受稅收優惠。因此,該公司2006年度應繳納企業所得稅為:(1000+600)×33%=528萬元。 籌劃方案 大華公司股東可以在2007年重新投資新辦一家中介公司(須取得從事中介的資質),該公司主要由20名營銷人員組成,同時再安置10名以上的城鎮退役士兵,使安置比例達到30%以上。中介公司專門為大華公司推銷產品,大華公司相應支付中介公司傭金。中介公司取得的傭金收入,屬于營業稅“服務業”的征稅范圍,根據相關文件的規定,中介公司3年內可免征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參照2006年度的數據,假設大華公司支付中介公司傭金500萬元,當年實現利潤750萬元。中介公司支出工資費用后實現利潤250萬元。因為稅法對支付單位的傭金稅前扣除比例未作限制,所以,大華公司的傭金支出可全部在稅前扣除。營銷人員分出后,大華公司計稅工資超支額應為400萬元(600-200)。大華公司當年應繳納企業所得稅為:(750+400)×33%=379.5萬元。而中介公司在3年內可免征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因此無稅收負擔。實施該方案后可節稅148.5萬元(528-379.5)。 因為中介公司的利潤仍然歸股東所有,所以大華公司支付傭金越多,節稅效果越大。但是在實施該方案時,要注意不能違反稅法關于關聯交易的有關規定,即關聯企業之間支付傭金的比例,不應高于可比照的標準或者其他合理的標準。 案例2 四方建筑公司共有職工200人,其中,自主擇業軍隊轉業干部12人,管理人員8人,其余為建筑工人。2007年,該公司實現建筑業收入5000萬元,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為500萬元。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自主擇業的軍隊轉業干部有關稅收政策問題的通知》文件規定:為安置自主擇業的軍隊轉業干部就業而新開辦的企業,凡安置自主擇業的軍隊轉業干部占企業總人數60%(含60%)以上的,經主管稅務機關批準,自領取稅務登記證之日起,3年內免征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 本例四方建筑公司安置自主擇業軍隊轉業干部的比例僅為6%(12÷200×100%),因此不能享受安置軍隊轉業干部的稅收優惠。該公司2007年應負擔的相關稅費為: 1、應繳營業稅:5000×3%=150(萬元)。 2、應繳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150×(7%+3%)=15(萬元)。 3、應繳企業所得稅:500×33%=165(萬元)。 4、合計稅費負擔為330萬元(150+15+165)。 籌劃方案四方建筑公司的股東可投資新辦甲公司和乙公司,然后將管理人員和軍隊轉業干部轉移至甲公司,將其余180名建筑工人轉移至乙公司。甲公司可專門從事建筑業總包業務,然后將施工勞務分包給乙公司,施工技術、施工材料由甲公司負責提供。 仍然以2007年度數據測算,假設2007年甲公司取得建筑業總包收入5000萬元,其中,分包給乙公司1000萬元(施工勞務部分),甲公司應納稅所得額為400萬元,乙公司應納稅所得額為100萬元。按此方案實施后的稅收負擔為: 1、甲公司安置軍隊轉業干部的比例達到60%,因此可免征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勞務承包行為征收營業稅問題的批復》規定:建筑安裝企業將其承包的某一工程項目的純勞務部分分包給若干個施工企業,由該建筑安裝企業提供施工技術、施工材料并負責工程質量監督,施工勞務由施工企業的職工提供,施工企業按照其提供的工程量與該建筑安裝企業統一結算價款。按照現行營業稅的有關規定,施工企業提供的施工勞務屬于提供建筑業應稅勞務,因此,對其取得的收入應按照“建筑業”稅目征收營業稅。 因此,乙公司的稅費負擔為:2、應繳營業稅:1000×3%=30(萬元)。 3、應繳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30×(7%+3%)=3(萬元)。 4、應繳企業所得稅:100×33%=33(萬元)。 5、合計稅費負擔為66萬元(30+3+33)。 可見,籌劃后,可使稅費負擔減少264萬元(330-66)。 籌劃點評 “無中生有”中的“無”,指的是“假”,是“虛”;這個“有”,指的是“真”,是“實”。此計先假后真,先虛后實,無中必須生有。指揮者必須抓住敵人已被迷惑的有利時機,出奇制勝。在以上兩個籌劃方案中,本來企業“無”減免稅條件,但通過成立符合減免稅條件的新企業,實現“無中生有”,達到充分利用現有資源、享受減免稅的目的。 |
- Feb 10 Fri 2012 11:50
財務:案例-無中生有節稅法
close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