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財務監管理念需與時俱進 -財務 |
|
我國的國企改革已經進入新的歷史階段,新時期國企財務監管思路需要從單純的資產管控轉向提供戰略性的支持與服務,通過積極參與、制定和影響公司戰略來凸顯財務監管在公司戰略層面的重要作用。財務監管需重點關注會計信息質量與業務流程控制,穩健運營并最終實現公司戰略目標。只有確立以公司價值最大化為目標并構建戰略參與型的財務監管理念,財務監管工作才能在提高國企市場競爭力和實現國企改革發展宏遠目標中體現出自己的價值與作用。 一段時期內,國企改革面臨的最大困難是國有資產的流失和嚴重的內部人控制問題。隨著國企改革的順利實施,許多國有企業已經順利地實施了企業轉型和改制,在這樣的形勢下,當前財務監管的思路需要轉變為以公司價值管理為目標導向的發展理念,繼續夯實財務監管在會計信息與業務流程控制方面的作用,使得公司財務監管從被動控制轉向主動參與、提供和發揮其戰略決策支持和戰略執行功能。本文將圍繞公司戰略決策參與、會計信息控制與業務流程管理三個方面分析國企財務監管未來的主要任務。 構建戰略參與型的財務監管理念 一般而言,企業財務監管的主要內容包括財務監督與管理,其基本內容是完成企業融資與投資活動,并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實現資產安全完整、財務報告的真實可靠等功能。事實上,公司所有的業務活動都應以實現公司價值最大化為最終目標,而追求價值管理的企業需要關注企業的使命和目標,定義企業的價值;關注企業面臨的各種商業機遇并決定主要的業務范圍和發展方向;確定需要獲取的資源和形成的能力,在不同業務之間分配資源;確定各種業務之間的配合,保證企業總體的優化;確定公司的組織結構,保證業務層戰略符合公司價值最大化的要求。 在新時期的企業管理中,公司的決策和管理活動主要包括戰略決策管理和經營決策管理。戰略決策管理的任務主要是確定一個公司的發展方向和目標,主要由公司的股東大會、董事會和高管層參與制定并監督實施;經營決策管理的任務是怎樣去實現目標,主要由公司的管理層參與制定并監督實施。 在以往的管理實踐中,財務管理活動主要作用在經營決策和管理層面,常常是一種跟隨公司戰略決策的被動的執行行為。長期形成的這種管理模式和思維方式導致了國企的總會計師與國際跨國大公司的CFO之間在財務管理理念和管理行為以及職務地位上的巨大差異。 中國國企總會計師的價值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他們對一個公司經營情況的了解和研究還沒有轉化為引導公司發展的重要力量。所以怎樣轉變財務管理觀念,構建戰略參與型的財務管理理念是新時期財務監管發展的一個重要任務。 要達到這一目標,首先需要國企的總會計師們強化參與戰略決策的意識,明白自己在公司價值管理方面的優勢和責任,主動為戰略決策的制訂提供公司內外的相關信息,包括PEST分析、Porter五要素分析、SWOT分析等信息,特別是公司的經營現狀與外部環境的匹配情況。其次,要求國企的總會計師們必須具備新時期CFO所需具備的能力。 以投資籌資活動為例,首先,公司的任何一項投資活動必須與公司明確的戰略目標相關連,投資內容、時間節點、地點選擇必須在戰略目標規劃下確定。其次,公司的融資必須與投資項目的要求相匹配,包括融資數量、融資方式等。一般來說,企業有四種融資方式:內部融資、債券融資、股權融資和資產銷售融資。不同的籌資來源其成本、風險、權力和義務都具有顯著差異,會對公司戰略的實現產生重要影響。因此,公司要充分考察市場融資環境,分析各種可行的融資方式及其融資成本,甚至包括資金提供的穩定性和潛在的其他風險和成本。 建立會計信息的有效監控 經濟學家哈耶克曾經指出,信息是所有決策的基礎。對于財務監管而言,信息流是各種財務監管政策的基礎。企業信息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財務與會計信息,財務信息在生成與流轉過程的控制與質量至關重要。財務信息的及時和有效是財務監管的基礎和前提。 在現實經濟活動中,幾乎所有的契約都是建立在各種財務會計信息基礎上的,如債務合同與薪酬合同,甚至是金融管制合同(巴塞爾協議的監管標準基本都是以商業銀行會計報表為基礎)。財務信息的質量將直接影響上述各項合約的執行與評價,高質量的信息能夠及時地反映風險和揭示公司財務狀況,反之低質量的信息不僅會影響投資者決策質量,還可能會誤導決策并產生嚴重的經濟后果。 我國目前已經開始執行新會計準則,會計準則的國際化趨同,讓企業會計信息質量得到較大的提高。同時,也對公司會計規范化和信息生產流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嚴格遵守會計準則將能夠較好的實現監控作用。譬如,我國某省國資委下屬企業曾在公司董事會中提出將公司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重分類為交易性金融資產,其目的是可以通過金融資產重分類讓2009年股票市場上漲的利潤得到體現。這一行為明顯違背了會計準則,如果得到批準,其后果是增加了該公司高管的薪酬,因為我國國有企業經營者監督評價標準大都以公司利潤為基本指標。可見,會計信息在財務監管過程中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財務會計信息的有效利用也是提高財務監管能力的標志之一。采用適當的財務分析方法,針對特定財務信息的分析內容能夠有效和及時地進行監管,制定相應監管措施,為企業解決存在的問題。 加強業務流程的管控 財務監管對戰略決策的參與,能夠很好地控制戰略風險,但公司操作風險依然重要。操作風險,是指由不完善或有問題的內部流程、員工和信息系統,以及外部事件所導致的直接或間接損失的風險。 從操作風險的定義就可以清晰地看出,影響操作風險發生的主要因素至少包括:流程、組織和系統。操作風險的管理就是對企業的流程、組織、系統進行有效管理的過程。傳統控制操作風險的手段是會計控制,這也是內部控制中最重要的方法。但隨著經濟環境的發展,以信息為基礎的會計控制無法滿足其他的監控目標。 譬如,會計控制側重的是通過信息反映問題,而大量的信息都是事后形成的,通過事后信息來監管必然造成巨大的損失與浪費。而且,會計信息是通過必要的會計程序運算得出的一種綜合性財務信息,有時我們只能得到一些基本結論卻無法找到事情的本源。因此,目前國際上重要的COSO內部控制規范以及我國近年來頒布的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和具體規范意見等,都開始強調對公司業務流程和業務活動的控制,通過建立完善的操作規章,實現適當的崗位分離與授權審批制度,來對公司的研發、采購、庫存、生產、銷售、投資、項目管理等價值鏈環節實施監控。 其目的不僅僅是保證公司資產安全完整與信息質量,還包括公司效率改進和成本的降低。因此,業務流程控制的最根本目的是尋求最大化公司價值的制度手段,排除影響公司價值的個人因素。這樣的管控方式不僅能夠排除個人舞弊和錯誤,也能夠提高組織效率。 充分理解財務監控的理念 我國的國企改革盡管已經取得很大的成就,也已經開始學習西方建立了一些科學的治理機制和管理制度,但改革之路依然任重道遠。即使在西方成熟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財務監管理論和具體方法也依然在不斷摸索。 就當前我國所處的轉軌經濟環境而言,一方面企業需要轉變財務監管理念、樹立價值管理和戰略支持與服務的管理目標;另一方面也需要企業切實履行其制度規章,加強制度執行力,使相關的制度能夠更好的得到貫徹執行,同時需要提高財務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加強職業道德教育。企業只有充分理解財務監控的理念和基本精神,財務監控的基本功能及其對企業的重要作用才能夠得到徹底體現。 |
- Feb 13 Mon 2012 11:58
財務:國企財務監管理念需與時俱進
close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