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睿鶇:經濟數據泄密需嚴打與預防并舉 -財務


  最高人民檢察院10月24日通報了原國家統計局辦公室秘書室副主任、副處級干部孫振,原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貨幣金融史研究室副主任、副處級干部伍超明泄露涉密經濟數據案件的查辦情況。經查明,孫振先后多次將國家統計局尚未對外公布的27項涉密統計數據,泄露給證券行業人員;伍超明將其在價格監測分析行外專家咨詢會上合法獲悉的、尚未正式公布的涉密統計數據25項,向證券行業人員泄露224次。

  事實上,宏觀經濟數據“被競猜”由來已久,尤其是以路透社為代表的境外媒體及相關機構,對我國經濟數據的預測結果幾乎絲毫不差。2008年以來,路透社已經累計7次精確地“猜”對了我國月度CPI數據,成為名副其實的“章魚哥”。

  我國核心經濟數據屢屢“早產”,不僅讓政府統計部門公信力受到嚴重質疑,而且也給國內金融環境帶來負面影響,對市場的公正性與公平性,構成了巨大威脅與挑戰。

  當然,經濟數據泄密背后有巨大的利益驅動,有的利用證券機構從業人員指導其買賣股票、謀取利益;有的通過參加證券機構舉辦的講座、懇談會,獲取高額的講課費;某些官員通過“講座”“指導”等形式,向金融界泄密,獲取不正當利益等,這些不但涉嫌泄密,還涉及腐敗問題。

  從經濟數據發布體制來講,一些重要數據在發布前,要提前通知諸多部門和個人,不僅有國家領導人,而且也包括宏觀經濟數據制定部門。比如CPI的發布,要涉及國家統計局主管領導、相關統計人員以及提供基礎數據的29個部門。特別是最終數據形成后,要經過多個環節和部門進行傳遞,由于涉及部門和人員多,難免讓數據提前面世。

  盡管我國已大力推廣無紙化辦公,但紙質文件和報表仍在數據傳遞中作為保留項目被廣泛采用,這無疑為數據泄露提供了方便。在數據公布時間上,從年7月份開始,國家統計局調整統計數據發布方式,將數據發布時間提前。其中,月度統計數據發布由以前的新聞發布會集中發布改為網絡分項發布,這無疑為預防經濟數據泄密提供了保障。

  實際上,在預防經濟數據泄密方面,美國行政管理和預算局做得比較到位。其發布的“關鍵聯邦經濟指標的編制、公布和評價”,公布機關必須有一崗位能夠提供該機關所有經濟指標的公布時間表,該崗位任職人員的姓名、辦公地址、電話號碼必須提供給公眾,在正式公布之前,公開數據庫不應獲得任何數據或估計。一旦公告材料準備完畢,有關機關須加以封存。

  而在我國,雖然《統計法》第四十條規定:統計機構、統計人員泄露國家秘密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刑法》第398條規定,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違反保守國家秘密法的規定,故意或者過失泄露國家秘密,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但到目前為止,對于泄露國家核心經濟數據行為,多以紀律處分為主,動用“家法”遠遠大于國法,甚至有些數據泄露案件不了了之。

  有鑒于此,筆者覺得,國家層面首先要精減傳遞環節,盡量減少部門和不必要人員的接觸,從而縮小知情人范圍,盡可能減少泄密風險。其次,借鑒國外經驗,核心經濟數據傳遞要實現電子化,嚴格官員閱覽權限,全程跟蹤數據傳遞流程,以建立起預防體系。此外,要加大對泄密者的懲罰力度,凡涉及核心經濟數據泄密的,一律按律動“刑”,讓泄密者受到法律的嚴懲。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loan 借錢 個人信貸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atass 的頭像
    aatass

    aatass的部落格

    aata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