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CFO馬雪征 -財務


  “我是給馬雪征打工的。”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柳傳志曾玩笑般如此言說。聯想集團執行董事、高級副總裁兼CFO馬雪征女士被譽為“亞洲商界第一女性”、“香港杰出女企業家”的稱號依舊名下無虛。資本女人馬雪征長期身居港島,主事香港聯想,長袖善舞于風云變幻的國際資本市場,主推聯想香港上市、神州數碼分拆、FM365與AOL合資,在香港投資界聲名日隆,風頭之勁甚而盛過柳傳志。

  采訪開始前,馬雪征搶先向記者發問:你想聽故事還是觀點?記者毫不遲疑地回答:故事!經年與資本交鋒,塑就了馬雪征言詞銳猛、氣度優雅的作風,講起故事的她邏輯清晰、語速奇快,也正是因為馬雪征的知無不言,才有了這些關于聯想的首次公開的資本故事。

  人物簡介 馬雪征

  1976年畢業于首都師范大學,并獲得文學學士學位。1981年,曾獲得獎學金赴英國的King‘s College修讀英國文學。2000年9月,被提名成為香港董事學會會員。2001年、2002年連續兩年被美國《財富》雜志評為全球最有權力的50位商業女性之一。現任聯想集團執行董事、高級副總裁兼CFO,負責集團整體財務、資本運營、策略投資以及香港特區的業務管理。

  人物特寫 舞在資本之巔的女強人

  第二次成為《財富》全球商界女強人,馬雪征的態度很鮮明:“我不想排在名單上,我們的公關人員跟《財富》交涉,詢問他們到底是怎么評的。《財富》雜志說想評的也未必評得上。我們說我們不是想評上,是不想評上。他們答復,那也不由你說話。”

  那天,楊元慶和馬雪征坐而閑談上榜一事,楊元慶說《財富》雜志又在選女人了,快人快語的馬雪征馬上糾正:不是選女人,實際是在選公司。不是排我個人,實際上是排公司,沒有聯想就沒有我。

  馬雪征是聯想集團最洋氣、最神秘的一位高管。說她“洋氣”,因為她一年之中大半時間待在香港,基本已經“西化”,馬雪征本身就代表著聯想的國際化;說她神秘,因為較少接受媒體采訪的她被太多的“傳聞”籠罩,比如傳言馬雪征持股兩倍于柳傳志,身價早已過億等等。對于這些“傳聞”,馬雪征總是不置可否地一笑了之,依然故我地堅持一貫的原則——只談聯想、拒談個人。

  經商是個痛苦的轉變

  今天,回憶起14年前與柳傳志的第一次晤面,馬雪征用的居然是“震撼”二字。她說:“當時聯想在香港的工作環境非常艱苦,是個座落在破舊工業區的小公司,但柳總卻是胸懷大志、雄心勃勃,反差太大了。我為什么被震撼?聯想當年是中科院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柳總和他的部下們談宏圖、談戰略、高談闊論,如同指揮千軍萬馬、運籌帷幄決勝于千里之外的將軍,非常不一般。”馬雪征承認,她之所以從中科院處長的行政位置上下海,極大程度上是被柳傳志的個人魅力吸引。

  1990年之前的馬雪征一直走在仕途上,是中科院兩個處的處長,即將升遷副局長。負責中科院國際合作局的合作項目,給小平、耀邦同志做過翻譯,接觸的都是著名學者、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大使、科技部長一類的大人物,李政道亦是她的好朋友。1990年,馬雪征投奔聯想,先做聯想香港公司總經理助理,后做聯想香港副總經理。對于馬雪征來說,從“國家公務員”到“斤斤計較”的商人是個痛苦的轉化過程。“1990年,下海是很忌諱的事情,壓力大,看不清方向。”馬雪征說。

  1997年,馬雪征主持聯想香港、北京聯想合并,一個嶄新的聯想瞬間誕生于國際資本市場前沿,馬雪征也被任命為聯想集團執行董事、高級副總裁。馬雪征把聯想香港總經理呂譚平的去職說成是平和的分手,“合并之后,他當時的股份就被攤薄了,因為聯想把北京資產注入到聯想香港了。他最后還是選擇了離開,臨走時大家很友好,柳總勸他別賣聯想股票,他走的時候股價是5毛錢,到今天為止他仍然持有聯想的股票。”這是馬雪征在聯想親歷的第一場“事變”,之后的她愈發成熟、穩健,備受柳傳志賞識,一步步漸入聯想權力核心。馬雪征之于聯想,意義重大,正如一位香港分析人士所說的那樣:“楊元慶信任她,在很多事情上依賴她。聯想之所以成為今天的聯想,馬雪征功不可沒。”

  馬雪征看淡女強人的“媒體評語”,她說:“《財富》雜志在做全球50位商界女強人評比時,有這么一段話,定義出什么叫權力是很容易的事情,定義出權力有多重,有多大的權力是件困難的事情。人人有權力,很難比較出權力的大小。沒有聯想就沒有我,不是我特別強,而是聯想特別強。我幸運,因為我坐在了這個位置上。”

  對話 聯想的資本故事

  雪中送炭與錦上添花

  記者:對聯想與資本市場,您起到的是橋梁作用。您主要負責聯想的資本運作,包括香港上市、神州數碼分拆、FM365與AOL合資等等,資本運作在聯想的發展過程上究竟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馬雪征:通過在香港上市,聯想得以順利進入國際資本市場,對聯想的好處之一是我們有資本市場的資本支持。另一個角度講,通過在資本市場上的運作,使公司管理更加規范化。在管理上、思維上、業務策略上更加接近國際化,我認為這是比資金更重要的收獲。

  資本市場的實戰提升了聯想公司治理水平和結構,首先,聯想有一個審計委員會,全部由獨立董事組成,每個季度都由審計委員會審核每一財季的業績,然后才能公布;其二,還有一個薪酬委員會,由獨立董事組成的薪酬委員會,他們的責任主要是審查我們內部提出來對高層員工的薪酬資助,包括獎勵制度。這符合市場的要求,也是獨立股東對聯想高管層的一種監控。最早時,薪酬委員會兩個獨立董事看我們的工資,他們不怕我們定得高,而是覺得我們定低了,很有意思。1998年,聯想的資產負債率高達將近200%,所以那時候股東認為風險很高,股本太低、負債太高,到今天通過資本市場三次股本融資,資本結構發生質變,已經成了沒有負債的公司,而且有凈現金20多億。其實這樣的公司會有另外的壓力,比如說它會不會把股東的錢用得更好,回報更高。

  記者:我知道您是學中文的,很有文采,如果讓您選擇一個成語形容資本市場對聯想的作用,您會怎么說?

  馬雪征:5年前是雪中送炭,現在是錦上添花。1997年、1998年的時候,你不可想象當年的聯想在資本上的壓力和財務運作上的困難,寒磣到什么程度。我和柳總曾經去找銀行借錢,借錢的滋味不好受,我們請銀行的人吃飯,人家根本不來吃你這頓飯。我們的控股公司相當支持,拿出聯想所有的股票做抵押、借款。股票抵押借款是按股價的25%借錢給我們,股價2塊錢,只給你5毛錢,打了2.5折,利息非常高,只借一年。我和柳總表決心,我們一定努力做,說話算話,一年還款。10個月后我們提前還款,銀行開始請我們吃飯了。最困難的時候,我想過發股籌錢以改變股本結構,不能光是貸,因為貸解決不了股本結構,仍然是高高的負債率。我找過香港一家非常知名的投資公司,接見我的是一個內地人,一個臺灣人,一個香港人,三個人“審查”聯想。我帶了所有資料上去做介紹,三個中國人不說一句中國話,只說英文,意思很明顯,拿外國的錢就要從頭按他們的規矩辦。當時聯想的股價,只有4毛錢。兩年之后,聯想的股價變成了4塊錢,漲了10倍,那家投資公司后來專門找過我,我說你們錯過了絕好的機會。

  30年河東30年河西,今天的聯想也享受著資本市場給予的錦上添花的歡愉。但窮得有骨氣,富也不傲氣,就是這種感覺。現在聯想在用錢方面、在資本結構上,出現了另一種壓力,壓力就是要給你錢的人太多,條款好得一塌糊涂。比如長期銀團貸款,一次借3-5年,利息一年只有2.6個百分點,但拿了這些錢,如何實現高回報,是新的壓力。又比如可換股債券,這在香港很流行,以現時股價的一個溢價(如加30%),借錢給你。3-5年后到期,以那時的股價來看,是還錢,還是發股票還債權人。當然,他們是看好聯想的股票,認為到期在股票上賺不止30%.這確實是錦上添花。我們和銀行、財團保持著非常友好的關系,不管低潮還是唱凱歌的時候,他們對我們都相當尊重,使得將來有需求時不會有太大資本問題。

  資本壓力之下兩大懸疑

  記者:2002年5月23日,聯想集團公布2001/02財政年度業績,全年純利10.26億港元,同比增長42.9%,雖說業績增長有所放緩,但這確是相當不錯的一份成績單。但是,聯想的股價卻從7塊錢掉到了不足3塊錢,而且還會掉,業績的增長并未在股市顯現出來,您怎么看待來自資本市場的壓力?

  馬雪征:業績純利增長40%多,股票當天就往下掉,為什么?因為CEO元慶非常認真地給大家分析了未來一兩年中國IT市場的可能性,2002年市場增幅將減緩,聯想戰略轉移、全面轉型,股東們就很緊張。不知我們這次轉型是否能成功。實際上,資本市場也處于泡沫過后的自我調整。現在的資本市場或者股市的壓力還有一個衡量的指標是市盈率和增長率之比,即PEG.聯想每年遞增20%,如果你是20倍的市盈率,系數就是1,聯想股價7塊錢的時候,市盈率和增長率的比差不多是2左右,因為我們是20%的增幅,50倍的市盈率。在這個情況下,市盈率以及系數都比別人高,因為同行沒有這個水平,因此股價自然有調整,同時亦是資本市場要求我的保持高增長來取得較低PEG系數。

  但是不管怎樣,我們的壓力還是比較大,聯想的市盈率一直是和IBM、HP甚至跟戴爾差不多,壓力當然是有的。我們的壓力在于如何保持持續相對高速的增長,這個壓力來自股東,因為他們看未來。

  記者:去年9月12日,即美國遭遇恐怖襲擊次日,港股下跌,聯想董事局主席柳傳志增持30萬股,您也以每股2.7元的價格增持25萬股。幾乎每逢市道不景,聯想高層都會有所增持,內部增持說到底“象征意義”大于“實質意義”,除此“托市”之策外,聯想通過什么樣的實際舉動為投資者樹立信心?

  馬雪征:我本人、元慶、柳總,都在增持,因為我想買,我覺得長期看好是會賺錢,這也表明了我們管理層的信心。大股東回購,母公司也在增持,這些都是在資本市場上戰術性的動作。真正要增加股東對聯想的信心,必須有一些策略上的大動作。聯想一貫堅持的行事原則是非常透明,利好、利空消息都告訴大家。香港聯想、北京聯想合并之前,香港聯想虧損,股東很驚訝,中資公司能夠連續3次發盈利警報。要非常透明地告訴股東你的好和不好,讓他相信你,你說的話是可信的,你說一次他不信,一年以后做成了,他就對你增加信心,讓事實說話。慢慢對公司有一個信任,這不光是買股票可以解決的,就是要透明。

  聯想幾次大動作之前,都通過非常規范的方式廣泛征求中小股東的意見。比如做手機,聯想的特點是專注,做手機算不算專注?我們去德國、愛爾蘭、英國、美國、新加坡、日本,到這些國家去聽意見,贊成還是不贊成。我們把中國手機市場講給人家聽,怎么做也給人家解釋,回來后一綜合意見好壞參半,一半同意一半不同意。今年聯想手機業績不錯,11月份我們會再轉一圈,向股東們匯報以增加股東們的信心。

  記者:到目前為止,聯想還有哪些事情沒有讓股東完全相信?

  馬雪征:兩件事情。第一件大事在中國PC市場上如此激烈競爭的情況下,聯想能不能再一次打勝仗,這一點很多人現在還持懷疑態度。從1998年到2001年聯想是一路凱歌,市場份額到了30%,逆水行船、不進則退,聯想能不能再創佳績?股東們還在觀望。

  第二件大事是戰略轉型,聯想正在由產品型企業轉向服務型高科技企業,同時加大研發投入,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有的股東沒有完全信,他們認為PC公司成功轉型的例子很少。這兩件事資本市場還沒有完全相信,需要聯想做出業績去證實。

  化解危機

  記者:您是神州數碼分拆的“操刀者”,據說其中的過程一波三折、繁復異常,為什么簡簡單單的分拆到后來越搞越復雜,原因何在?

  馬雪征:神州數碼分拆,本是簡單問題,最后越搞越復雜,復雜到可以成為香港聯交所一個絕無僅有的典型案例。一般分拆模式其實很簡單:以“介紹”上市的方法,讓聯想的股東,分別持有我們兩家的股票就行了。為什么越搞越復雜?就是擔心小股東有想法,比如有的基金投資者規定,只能持有市值在一定數額以上的公司,小的不能買。這樣有的聯想原股東就不能保留分給他的神州股票,一上市就會在市場上拋售,神州數碼股票股東利益都會受損。我們聽了一圈意見,之后就決定要股票的給股票,不要股票把股票還給聯想,聯想拿到市場上賣,賣完給現金,我們付手續費。這些工作要同時做完。我們和神州數碼為這次交易大概付了上千萬的費用。我們真是把簡單的事情搞復雜了,因為照顧到方方面面的利益,使這次分拆得到了市場和股東的一致好評。

  記者:香港資本市場也曾遭遇過幾次對中資紅籌公司的“信任危機”,對于那些突然爆發的危機,聯想是怎么處理的?

  馬雪征:危機爆發時,海外的股東根本不知道出了什么事,他會很緊張,要不要馬上估售?快速反應、迅速化解資本市場危機,是聯想對我的職業要求。1999年,廣東信托投資出事,“廣信”旗下一家專門做肉、海鮮品貿易的公司,是在港的上市公司,因為做假賬被香港媒體曝光,把德勤也牽扯了進去。9點上班,香港人都從報紙上看到了這則消息,引發了對紅籌公司的大范圍不信任。10點半我們開全球電話會議,在1個多小時內,把所有的通知發出去,拿出聯想的財務報表,現金狀況、借貸狀況、資金流周轉狀況,以及業務開發情況,清晰在案、一目了然。這樣的危機處理有過很多次,以行動博得股東信任是聯想靠誠實經商建立起來的。我不敢說聯想說什么股東都信,不全信也會信一半,信任是長期支撐資本市場的基礎。

  為何暫時難回A股?

  記者:聯想一直有意回到內地A股市場,法律操作程序上有何進展?有沒有一個具體的時間表?為什么要轉回到內地資本市場?

  馬雪征:為什么轉回內地二次上市?目的非常清楚,我們是一間中國公司,內地銷售額占到了95%,賺的是中國內地的錢,我們當然希望我們的客戶能夠又是聯想的股東,希望聯想的增長對他們有回報。

  中國證監會也曾表示,歡迎聯想這樣透明的好公司帶動A股上市公司的質量凈化,希望聯想把海外資本市場規范操作的經驗和風范帶進中國股市。我堅信無論是在香港股市,還是在美國股市,聯想的規范性、高度透明,對股東的極端負責,都屬一流。為什么暫時回不來?完全是法規問題。首先我們沒有辦法用A股的方法上市。這種重組后的公司按要求必須要有3年業績,現在上不了,而且那樣會把整個結構搞亂,沒有這個必要。

  聯想回到中國資本市場,只有兩種可能,A股和CDR,A股做不了,只能做CDR.我們原準備上存托憑證CDR,也遇到了法規問題。我國政府還沒有出相關法規,做不了。有沒有具體的時間表?我不知道,完全不知道。但我們回來的想法是堅定的。

  記者:聯想“回家”的想法是什么時候產生的?

  馬雪征:我想應該是2000年前后想回來,原因是聯想在內地越做越好,品牌越做越大,實在覺得客戶基礎和股東完全不同,對公司少了點促進動力。老百姓會說股票在香港上市,買不了,下面的聲音也挺多。聯想是本土公司,既如此,就一定要讓本土客戶成為公司業績的受益者。聯想始終沒有忘記回到內地市場,我們集體都有“回家”的想法,想讓更多的內地客戶變成名副其實的股東。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loan 借錢 個人信貸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atass 的頭像
    aatass

    aatass的部落格

    aata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