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振耀的最大遺憾 -財務 |
|
孫振耀的最大遺憾,是沒能把中國惠普從惠普亞太“獨立”出來。這種基于管理和制度的突破,更為艱難 4月6日,惠普中國總裁孫振耀再次走到自己職業生涯的關鍵時刻,加入“惠普提前退休計劃”,將于2007年5月31日起卸任。4月16日起,曾任戴爾中國總裁的符標榜接替孫振耀擔任中國惠普總裁。 7年前的2000年4月,孫振耀上任中國惠普總裁一職時,正值惠普變革的關鍵時刻,惠普并購康柏的前夜。 早在一年前,孫振耀曾經向人戲稱,“我不是中國區總裁了”。這句話背后的意思是,孫振耀把70%的精力放在TSG集團的業務上。 對于孫振耀的離職,有不少評論及猜測,有人說是功成身退,有人說是被架空,我的看法是孫振耀是帶著大遺憾離開的。 孫振耀因何離職? 拋棄那些所謂的小道消息,從“陽謀”上看,也有不少新的啟示。 從某種層面上講,孫振耀的離職表明,惠普的戰略轉型在經過第一輪的“整合”階段后,正在進入“進攻”階段。 這就是惠普的“左派進攻”戰略,即強化偏向個人的消費電子業務。2000年左右,許多IT大佬都面對一個戰略分水嶺,即所謂后PC時代難題,分為“左派”和“右派”:“左派”認為未來的方向是消費類市場,以惠普為例,它買了康柏;“右派”認為未來的方向是企業級市場,以IBM為例,它賣掉了自己的PC部門。 在惠普的三大板塊里,“左派”業務是PSG集團(信息產品及商用渠道集團)、IPG集團(打印成像及消費市場集團),“右派”業務是TSG集團(企業計算及專業服務集團)。孫振耀主要優勢在“右派”領域,“左派”業務并不擅長。同時,惠普全球CEO馬克·赫德正在實行“結果責任”的內部考評機制,比較務虛的孫振耀,以及TSG的缺乏亮點,都使孫振耀有點失分。 有時候,一個人物的沉浮,不僅顯露出公司的波動,也折射出所在產業的變幻。至少,孫振耀是如此。 孫振耀的最大遺憾是什么? 談及卸任理由時,孫振耀自述“因為惠普超過了IBM,因此我選擇了退休。”惠普的最大敵人是IBM嗎?過去是,現在已經不是了,雖然惠普在銷售額上超過了IBM,但在“右派”業務上,惠普和IBM的差距實際上在加大。惠普的敵人是戴爾嗎?目前看來是,惠普在戰略、執行方面的變革,諸多關鍵指標都是瞄著戴爾而來。因此,不管是戰略,還是執行,符標榜的確是一個合適人選。 事實上,在一些知情人士看來,孫振耀的最大目標是把中國惠普從惠普亞太“獨立”出來,真正成為中國惠普。這一說起來簡單的目標,卻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亞太區下設中國區,是不少跨國公司的既定做法。時至今日,這種管理模式也產生不少掣肘因素,比如決策緩慢,增加不少內部溝通成本,甚至引發不少矛盾。 一直以管理和商業模式見長的惠普,現在卻遭遇到制度的瓶頸,這不能不說不是一個大遺憾。 孫振耀的遺憾也是很多職業經理人的遺憾。對于跨國公司而言,相對于業績的突破,這種基于管理和制度的突破,更為艱難。眾所周知,英特爾經過多年“醞釀”——我們可以理解為內部的沖突與PK,中國區業務終于獲得“獨立”,脫離亞太,直屬美國總部管轄。 這個大遺憾也可以說是一個大危機,十幾年來,不少中國企業都從類似惠普商學院這樣的機構進行管理充電,并迅速武裝自己。而不少被奉為標桿的跨國公司,則紛紛進行戰略及內部調整,而跨國公司的中國分舵,更是遇到不少“內部挑戰”。 符標榜未來能否實現這一突破,不可得知。不過,對符標榜而言,正在巨變中的惠普中國也有不少致命挑戰。從外部來講,如何強化“左派”戰略,并取得大的突破。從內部而言,如何平衡中國總部跟亞太、總部跟各業務部的關系,都是大難題。 |
- Mar 23 Fri 2012 09:31
財務:孫振耀的最大遺憾
close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